requestId:687140076f2788.15942845.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左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江西省統計局駐高安市祥包養網符鎮南山村第一書記田智常掛在嘴邊的句子,借用這句古詩描述南山村的秀麗風景。南山村于2014年被列入省級貧困村,2015年起由省統計局派出駐村包養工作隊負責幫扶。
六年來,南山村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扎實實施九大扶貧工程,推動秀美鄉村建設,于2017年底脫貧摘帽,2019年又被評為江西省文明村。
俯瞰南山村腦頭村小組。受訪者供圖
聚焦問題 完善基礎
“沒有水泥路,從鎮上過來有十公里的土路。”村民朱拾根告訴記者,以往趕集或者去鎮里辦事,都需要三十分鐘以上來趕路,碰見下雨天更是一路泥濘,非常難走。
“要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的重頭戲。”為了改變“坑洼田,坎坷路”的情況,駐村工作隊爭取到各級各類扶貧項目資金3100萬元包養,硬化和黑化了南山村通往祥符鎮10公里的通村道路,對道路兩旁進行美化綠化,打造為10公里的景觀帶;修通各村小組出村道路,還為家家戶戶修了入戶路,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
“我們村口可以直接坐公交去祥符,幾分鐘就可以到。”為了方便村民,工作隊協調開通了南山村到祥符集鎮上的公交車,在村包養網口設立了候車亭,成為全鎮第一個開通公交車的行政村包養,群眾到集鎮的時間由30分鐘縮短到不足10分鐘。
南山村成為全鎮第一個開通公交車的行政村。受訪者供圖
村支書張吉榮介紹,南山村大力進行村莊整治,南山村對10個村小組進行了整村改包養造,共拆除無人居住房屋、影響規劃房屋、村內牛欄、豬圈3.2萬平方米,改路、改房、改溝、改廁,安裝路燈294盞。
村里新建了牛欄346個,改塘12口,新打井138眼,改造水井、提供供水設備391戶,集中供水82戶,對貧困戶飲水問題進行了全部檢測鑒定,并建立臺賬,確保了所有貧困戶飲水安全合格。
張吉榮自豪地告訴記者,包養經改造后,南山村的紅瓦、白墻、彩繪、綠化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自然村前荷嶺村更成為鄉村振包養網興工作交流、網友群眾周末打卡的包養參觀點。
產業扶貧 注入活水
打好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鋪平了道路。
“以前我們村沒有一個特色產業。”村支包養網書張吉榮回憶,當年南山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93人,貧困戶沒有很好的增收途徑,半數貧困戶都是由于因學致貧、因災致貧和發展動包養力不足。
“一定要發包養網展產業,要不然村集體經濟就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田智介紹,路通了以后,南山村這些年建包養起了100KW的光伏發電站,貧困戶每年能拿到分紅;包養網建設100畝油茶基地,村集體收益得到了增長;致富帶頭人流轉水田搞稻蛙養殖,發展生態農業;利用包養舍前水庫發展水產養殖,收益分給貧困戶;建設10個溫室大棚,村里生長出適合熱帶氣候栽種的百香果,游客從市區開車前來采摘觀光……
熱帶栽種的百香果生長在南山村的大棚里。受訪者供圖
在扶貧產業園和致富能人帶動下,南山村產業全面開花。17座光伏發電站讓村集體每年收益3.9萬元,累計為貧困戶每戶實現分紅20700元;回購127畝油茶林設立油茶包養基地,每年村集體收益4萬元,累計共為南山貧困戶每戶實現分紅52600元;稻蛙養殖流轉水田20畝,兼顧生態的同時每年還有收益24000元;舍前水庫捕撈季一片豐收,貧困戶當年實現每戶收益600元;大棚帶來的租金和勞動崗位,也為貧困戶帶來了不少收入……
對于貧困戶的相包養網關分紅,南山村沒有搞“平均主義”,而是針對貧困戶貧困程度和勞動積極性不同,實行差異化分紅機制,加大了分紅與勞動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貧困戶靠勞包養動獲得報酬,提高了貧困戶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要把產業興旺作為當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田智介紹,南山村還實行產業獎補政策,對貧困戶自主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的予以鼓勵,共發放獎補資金0.9萬元,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這個獎補政策就是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從‘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田智告訴記者,南山村積極開展扶貧扶志扶智宣傳,編印了勵志貧困戶事跡小冊子進包養網行宣傳,在全村宣講汪衛國、胡光榮兩位脫貧戶的勵志故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制定了“愛心超市積分評定”標準,對貧困戶人居環境、家庭美德、包養遵紀守法、配合工作、主動脫貧等方面打分,每月評分80分以上的貧困戶可以到超市包養網兌換物品。
舍前水庫捕撈場景。受訪者供圖
宜業宜居 秀美鄉村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的同時,我們也注重打造宜業宜居的村民生活環境。”村支書張吉榮介紹,南山村注重秀美鄉村建設,黨員干部帶頭拆除破舊房屋,整飭空心村,嚴格執行村莊建設規劃。
“每個自然村都是按景區的標準在做,開展花卉園林綠化、建設景觀長廊、文化休閑設施。”田智介紹,各包養網級領導、專家學者紛紛前來參觀。而每到節假日,南山村往往車位難尋包養,出行的游客驅車來到南山村,老鄉便招呼游客在自家門口空地停車,情侶、閨蜜擺出各種姿勢打卡拍照。
“南山10個村小組個個都建有休閑廣場,還建設了幸福戲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可以邀請戲班到幸福戲臺演出。”村民毛章全說。
秀美鄉村,離不開文明新風尚。
村里成立包養網了紅白理事會,倡導文明、節儉的婚喪;建起“幸福食堂”、留守兒童與老人活動之家、廣場舞舞蹈隊、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包養網等現代生活設施,“不同人群都可以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和樂趣。”
南山村的文化墻。受訪者供圖
南山村還充分利用墻面,邀請專業人士繪制了6萬余平方米圖文并茂的文化墻(欄),在潛移默化中弘揚了忠、孝、義、廉等中華傳統美德;幸福戲臺也成為傳播先進文化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要讓村民口袋富起來的同時,更讓精神富起來。”
“鄉村振興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向縱深推進。”田智介紹,自己任期有限,但會堅持脫貧不脫包養包養網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包養網不脫責任、脫貧不脫監管,鞏固脫貧成果加大后續駐村幫扶力度,再爭取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優質扶貧項目,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我的心愿就是努包養網力打造好鄉村振興‘南山樣板’,和全村干部群眾一起向全國文明包養村目標邁進。”田智說。
TC:
發佈留言